Claude Code Subagents 與 Plan Mode:智能協作新紀元
Claude Code 2.0 核心功能深度解析系列
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 2 篇,完整系列包括:
- Skills 與 Sandbox - 擴展性與安全性雙提升
- Subagents 與 Plan Mode - 智能協作新紀元(本文)
- Hooks 系統與遷移指南 - 工作流程自動化與平滑升級
Claude Code 2.0.28 引入了革命性的 Plan Subagent 和強化的 Subagent 系統,配合 v2.0.21 的 Interactive Questions 功能,開創了 AI 輔助開發的全新協作模式。本文將深入探討 Subagent 增強功能、Plan Mode 的運作機制,以及如何透過互動式問答打造更智能的開發工作流程。
Plan Subagent:專注規劃的智能助手
Plan Subagent 運作原理
Plan Subagent 是專門為規劃階段設計的特殊 subagent 類型,它在 Plan Mode 下運作,專注於資訊收集和分析,而不執行任何修改操作。
graph TB
A[使用者需求] --> B{進入 Plan Mode}
B --> C[主 Agent 分析任務]
C --> D{需要探索程式碼?}
D -->|是| E[啟動 Plan Subagent]
D -->|否| F[主 Agent 直接規劃]
E --> G[Plan Subagent 唯讀分析]
G --> H[使用 Read/Grep/Glob]
H --> I[收集程式碼資訊]
I --> J[回報分析結果]
J --> K[主 Agent 整合資訊]
F --> K
K --> L[提出澄清問題]
L --> M[Interactive Questions]
M --> N[使用者回答]
N --> O[主 Agent 生成完整計畫]
O --> P{使用者確認?}
P -->|是| Q[離開 Plan Mode]
P -->|否| L
Q --> R[執行計畫]
style A fill:#e1f5fe
style E fill:#fff3e0
style M fill:#c8e6c9
style R fill:#c8e6c9
Plan Subagent 與其他 Subagent 類型比較
| 特性 | Plan Subagent | Explore Subagent | General Subagent |
|---|---|---|---|
| 主要用途 | 規劃階段分析 | 程式碼探索 | 通用任務執行 |
| 可用工具 | 唯讀工具 | 所有工具 | 所有工具 |
| 執行模式 | Plan Mode only | 任何模式 | 任何模式 |
| 修改能力 | 無(唯讀) | 有 | 有 |
| 推薦模型 | Sonnet/Haiku | Sonnet | Sonnet/Opus |
| 使用時機 | 複雜任務前期分析 | 程式碼庫探索 | 獨立子任務 |
配置與使用
基本配置
Plan Subagent 通常不需要手動配置,Claude 會在 Plan Mode 下自動使用。但您也可以建立自訂的 Plan-focused subagent:
---
name: architecture-planner
description: 架構設計規劃專家,用於分析現有程式碼架構並提出改進計畫
model: sonnet
disallowedTools: [Write, Edit, Bash, NotebookEdit]
---
# 架構設計規劃專家
你是軟體架構規劃專家,專注於分析現有程式碼架構並提出改進方案。
## 分析重點
### 1. 架構模式識別
- 辨識目前使用的架構模式(MVC、MVVM、Clean Architecture 等)
- 評估模式實施的完整性和一致性
- 找出偏離標準模式的地方
### 2. 依賴關係分析
- 繪製模組間的依賴關係圖
- 識別循環依賴
- 評估耦合度和內聚度
- 找出違反依賴倒置原則的地方
### 3. 可擴展性評估
- 分析系統的水平擴展能力
- 評估垂直擴展的限制
- 識別潛在的瓶頸點
- 評估微服務化的可行性
### 4. 程式碼組織
- 評估目錄結構的合理性
- 檢查模組劃分的清晰度
- 分析檔案大小和複雜度分佈
- 識別需要重構的區域
## 輸出格式
### 現況分析
\```markdown
## 架構現況
### 採用的模式
- 主要模式:[模式名稱]
- 實施程度:[百分比]
- 優點:
- [優點1]
- [優點2]
- 缺點:
- [缺點1]
- [缺點2]
### 依賴關係圖
\```mermaid
graph LR
A[模組A] --> B[模組B]
B --> C[模組C]
C --> A
style C fill:#ff6b6b
\```
(標示循環依賴為紅色)
### 問題清單
1. **循環依賴** (Critical)
- 位置:模組A <-> 模組C
- 影響:難以測試和維護
2. **高耦合** (Major)
- 位置:模組B
- 影響:修改成本高
\```
### 改進建議
\```markdown
## 重構計畫
### 短期改進(1-2 週)
1. 解決循環依賴
- 步驟1:建立介面層
- 步驟2:注入依賴
- 預期效果:提升可測試性
2. 抽取共用邏輯
- 目標:減少重複程式碼 30%
- 方法:建立共用工具模組
### 中期改進(1-2 月)
1. 實施分層架構
- Presentation Layer
- Business Logic Layer
- Data Access Layer
2. 引入依賴注入容器
- 工具建議:[具體工具]
- 預期效果:降低耦合度
### 長期願景(3-6 月)
1. 微服務化可行性評估
- 候選服務:[列表]
- 數據隔離策略
- API 閘道設計
## 風險評估
- 重構風險:[高/中/低]
- 建議策略:[增量重構/大爆炸重構]
- 測試要求:[具體要求]
\```
實際應用場景
場景 1:大型專案架構分析
使用者請求:
幫我分析這個 10 萬行程式碼的專案架構,並提出重構建議
Plan Mode 工作流程:
- 主 Agent 進入 Plan Mode
- 啟動 Plan Subagent 分析程式碼結構
- Plan Subagent 使用 Glob 找出所有原始碼檔案
- 使用 Read 讀取關鍵設定檔和入口檔案
- 使用 Grep 搜尋架構模式關鍵字
- 回報分析結果給主 Agent
- 主 Agent 提出澄清問題(使用 Interactive Questions)
- 整合資訊後生成完整重構計畫
場景 2:效能優化規劃
我的 API 回應時間太慢,幫我找出瓶頸並規劃優化方案
Plan Subagent 分析步驟:
- 搜尋所有 API 路由定義
- 分析資料庫查詢模式
- 檢查是否有 N+1 查詢問題
- 識別缺少索引的查詢
- 分析快取策略實施情況
- 檢查是否有阻塞式 I/O 操作
- 提出優化優先順序建議
場景 3:測試策略規劃
這個模組缺少測試,幫我規劃測試覆蓋策略
Plan Subagent 工作內容:
- 分析模組的公開 API
- 識別關鍵業務邏輯
- 找出邊界條件和異常情況
- 評估依賴關係(需要 mock 的部分)
- 建議測試類型(單元/整合/E2E)
- 生成測試檔案結構建議
- 估算測試撰寫工作量
Interactive Questions:互動式開發體驗
AskUserQuestion 工具詳解
Interactive Questions 功能讓 Claude 能在需要時主動向使用者提問,澄清需求或收集偏好。
工具參數結構
{
questions: [
{
question: string; // 完整的問題文字
header: string; // 簡短標籤(最多 12 字元)
multiSelect: boolean; // 是否允許多選
options: [
{
label: string; // 選項顯示文字(1-5 個字)
description: string; // 選項詳細說明
}
]; // 2-4 個選項
}
]; // 1-4 個問題
}
單選問題範例
{
questions: [
{
question: "這個 API 應該使用哪種認證方式?",
header: "認證方式",
multiSelect: false,
options: [
{
label: "JWT",
description: "JSON Web Token,適合無狀態認證,支援分散式系統"
},
{
label: "OAuth 2.0",
description: "業界標準,適合第三方登入和授權委派"
},
{
label: "Session",
description: "傳統 session-based 認證,簡單但需要狀態管理"
},
{
label: "API Key",
description: "簡單的 API 金鑰認證,適合內部服務或簡單場景"
}
]
}
]
}
多選問題範例
{
questions: [
{
question: "這個功能需要實作哪些額外功能?",
header: "額外功能",
multiSelect: true, // 允許多選
options: [
{
label: "快取機制",
description: "使用 Redis 實作快取,提升查詢效能"
},
{
label: "速率限制",
description: "防止 API 濫用,保護系統穩定性"
},
{
label: "審計日誌",
description: "記錄所有操作,滿足合規要求"
},
{
label: "資料驗證",
description: "使用 JSON Schema 驗證輸入資料"
}
]
}
]
}
多問題組合範例
{
questions: [
{
question: "選擇資料庫類型",
header: "資料庫",
multiSelect: false,
options: [
{ label: "PostgreSQL", description: "關聯式資料庫,ACID 保證,支援 JSON" },
{ label: "MongoDB", description: "文件導向資料庫,靈活的 schema" },
{ label: "MySQL", description: "成熟的關聯式資料庫,生態系統完整" }
]
},
{
question: "選擇 ORM/ODM 工具",
header: "資料存取",
multiSelect: false,
options: [
{ label: "Prisma", description: "現代 TypeScript ORM,型別安全" },
{ label: "TypeORM", description: "功能完整的 ORM,支援多種資料庫" },
{ label: "Mongoose", description: "MongoDB ODM,schema 驗證" },
{ label: "原生查詢", description: "直接使用資料庫驅動,最大彈性" }
]
},
{
question: "需要實作哪些功能?",
header: "功能需求",
multiSelect: true,
options: [
{ label: "全文搜尋", description: "使用 Elasticsearch 或資料庫全文索引" },
{ label: "即時通知", description: "WebSocket 或 Server-Sent Events" },
{ label: "檔案上傳", description: "支援大檔案上傳和處理" }
]
}
]
}
Plan Mode 中的問答互動
在 Plan Mode 下,Claude 會更頻繁地使用 Interactive Questions 來澄清需求。
互動流程圖
graph TD
A[Plan Mode 開始] --> B[分析使用者需求]
B --> C{需求是否明確?}
C -->|否| D[提出澄清問題]
C -->|是| E{有多種實作方案?}
D --> F[AskUserQuestion]
F --> G[等待使用者回答]
G --> H[整合答案到上下文]
H --> B
E -->|是| I[提出選擇問題]
E -->|否| J[生成唯一計畫]
I --> F
J --> K[ExitPlanMode 呈現計畫]
K --> L{使用者確認?}
L -->|否| D
L -->|是| M[開始執行]
style A fill:#e1f5fe
style F fill:#fff3e0
style M fill:#c8e6c9
實際對話範例
使用者:
幫我實作一個使用者認證系統
Claude(Plan Mode):
我需要了解一些細節來規劃認證系統:
提出問題:
{
questions: [
{
question: "這個系統的主要使用場景是什麼?",
header: "使用場景",
multiSelect: false,
options: [
{
label: "內部管理系統",
description: "公司內部員工使用,需要高安全性和權限管理"
},
{
label: "公開 Web 應用",
description: "一般使用者註冊使用,需要支援社群登入"
},
{
label: "Mobile App API",
description: "行動應用後端,需要 token 刷新機制"
},
{
label: "微服務間認證",
description: "服務間的相互認證,需要服務身份驗證"
}
]
},
{
question: "需要支援哪些登入方式?",
header: "登入方式",
multiSelect: true,
options: [
{
label: "帳號密碼",
description: "傳統的使用者名稱/Email + 密碼登入"
},
{
label: "社群登入",
description: "Google、Facebook、GitHub 等第三方登入"
},
{
label: "雙因素認證",
description: "2FA/TOTP 提供額外安全層"
},
{
label: "生物辨識",
description: "指紋、臉部辨識等(需要前端支援)"
}
]
},
{
question: "對於安全性的要求等級?",
header: "安全等級",
multiSelect: false,
options: [
{
label: "基本安全",
description: "密碼雜湊、HTTPS,適合一般應用"
},
{
label: "強化安全",
description: "包含 2FA、密碼政策、登入監控"
},
{
label: "金融級安全",
description: "符合 PCI DSS、加密通訊、完整審計追蹤"
}
]
}
]
}
使用者回答:
- 使用場景:公開 Web 應用
- 登入方式:帳號密碼、社群登入
- 安全等級:強化安全
Claude 根據回答生成計畫:
# 使用者認證系統實作計畫
## 架構概述
基於回答,我將實作一個適合公開 Web 應用的認證系統,支援:
- 本地帳號密碼登入
- OAuth 2.0 社群登入(Google、GitHub)
- JWT token 認證
- 密碼強度驗證和暴力破解防護
## 技術棧
- 後端框架:Express.js + TypeScript
- 認證策略:Passport.js
- 密碼雜湊:bcrypt (cost factor: 12)
- Token:JWT (RS256)
- Session:Redis
- 資料庫:PostgreSQL
## 實作步驟
### 階段一:基礎設施(1-2 天)
1. 設定 Express + TypeScript 專案
2. 配置 PostgreSQL 連線
3. 設定 Redis 連線
4. 建立使用者資料模型
### 階段二:本地認證(2-3 天)
1. 實作註冊功能
- Email 驗證
- 密碼強度檢查(最少 8 字元,需包含大小寫、數字)
- bcrypt 雜湊處理
2. 實作登入功能
- Passport Local Strategy
- JWT token 生成
- Refresh token 機制
3. 實作密碼重設
- Email 驗證碼
- Token 時效性(15 分鐘)
### 階段三:社群登入(2-3 天)
1. Google OAuth 整合
- 設定 Google Console
- Passport Google Strategy
- 使用者資料同步
2. GitHub OAuth 整合
- GitHub App 設定
- Passport GitHub Strategy
- Email 驗證處理
### 階段四:安全強化(2-3 天)
1. 速率限制
- 登入嘗試:5 次 / 15 分鐘
- 註冊:3 次 / 小時
- 密碼重設:3 次 / 小時
2. 安全標頭
- Helmet.js 配置
- CORS 設定
- CSP 政策
3. 登入監控
- 異常登入偵測(新裝置、新位置)
- Email 通知
- 登入歷史記錄
### 階段五:測試與文件(2-3 天)
1. 單元測試(Jest)
2. 整合測試
3. API 文件(OpenAPI/Swagger)
4. 使用者指南
## 資料庫 Schema
[Schema 定義...]
## API 端點
[API 規格...]
## 安全考量
[詳細安全措施...]
已知問題與解決方案
問題:Skills 中的 AskUserQuestion 無法正常運作
症狀: 在 Skill 中使用 AskUserQuestion 時,問題無法正確顯示或導致錯誤。
原因: Skills 在首次啟用 Plan Mode 前可能無法正確處理互動式問題。
解決方法:
# 1. 重啟 Claude Code
# 2. 先手動切換到 Plan Mode
/plan
# 3. 然後再使用需要提問的 Skill
替代方案: 在 CLAUDE.md 中明確引導 Claude 使用 AskUserQuestion:
# CLAUDE.md
## 互動式問題指南
當面對以下情況時,請使用 AskUserQuestion 工具:
1. **需求不明確**
- 有多種實作方式可選擇
- 技術選型需要決策
- 功能範圍不清楚
2. **問題設計原則**
- 每個問題最多 4 個選項
- 選項標籤保持簡短(1-5 個字)
- 描述要清楚說明選擇的影響
- 使用 multiSelect 當選項非互斥時
3. **範例情境**
- 選擇認證方式
- 決定資料庫類型
- 確認功能優先順序
- 技術棧選擇
Subagent 增強功能
Subagent Resumption(恢復機制)
從 v2.0.28 開始,Claude 可以恢復(resume)現有的 subagent,而不是總是創建新的。
運作原理
傳統模式:
使用者請求 → 創建新 Subagent A → 完成任務
使用者請求 → 創建新 Subagent B → 完成任務
(每次都是新的 subagent,沒有上下文連續性)
Resumption 模式:
使用者請求 → 創建 Subagent A → 完成任務
使用者請求 → 恢復 Subagent A → 完成任務(保留之前的上下文)
(復用 subagent,保持上下文連續性)
實際效益
情境:多階段重構任務
階段 1:分析程式碼架構
→ 啟動 Explore Subagent(ID: explore-001)
→ 分析完成,回報結果
階段 2:根據分析結果提出重構計畫
→ 恢復 Explore Subagent(ID: explore-001)
→ 已有階段 1 的上下文,直接提出計畫
階段 3:檢查計畫的可行性
→ 恢復 Explore Subagent(ID: explore-001)
→ 基於完整上下文驗證計畫
優勢:
- 避免重複分析
- 保持上下文連續性
- 提升執行效率
- 減少 token 使用
動態模型選擇
Subagent 可以根據任務特性選擇不同的模型。
模型選項
---
name: my-subagent
description: 範例 subagent
model: sonnet # 可選值:sonnet, opus, haiku, inherit
---
| 模型選項 | 說明 | 適用場景 | 成本 |
|---|---|---|---|
sonnet |
Claude Sonnet 4.5 | 平衡效能與成本,適合大多數任務 | 中 |
opus |
Claude Opus | 最高品質,複雜推理任務 | 高 |
haiku |
Claude Haiku 4.5 | 快速簡單任務 | 低 |
inherit |
繼承主 Agent | 保持與主 Agent 一致 | 依主 Agent |
模型選擇策略
範例 1:快速程式碼搜尋使用 Haiku
---
name: quick-search
description: 快速程式碼搜尋,找出特定函數或類別的位置
model: haiku
---
# 快速搜尋專家
你的任務是快速找出程式碼中的特定元素:
- 使用 Grep 搜尋函數定義
- 使用 Glob 找出相關檔案
- 回報位置和簡短說明
不需要深入分析,只需要快速定位。
範例 2:複雜架構分析使用 Opus
---
name: architecture-analyzer
description: 深度分析複雜系統架構,提供專業建議
model: opus
---
# 架構分析專家
你需要進行深度分析:
- 理解複雜的系統設計
- 識別微妙的架構問題
- 提供深入的改進建議
- 考慮多種權衡因素
範例 3:一般任務使用 Sonnet
---
name: code-reviewer
description: 標準程式碼審查任務
model: sonnet
---
# 程式碼審查專家
執行標準的程式碼審查流程...
disallowedTools:工具封鎖機制
從 v2.0.30 開始,可以明確禁止 subagent 使用特定工具。
基本語法
---
name: safe-analyzer
description: 安全的唯讀分析 subagent
disallowedTools: [Write, Edit, Bash, NotebookEdit]
---
# 安全分析專家
你只能讀取和分析程式碼,不能進行任何修改。
與 allowed-tools 的差異
| 功能 | allowed-tools |
disallowedTools |
|---|---|---|
| 語義 | 白名單:只能用這些 | 黑名單:不能用這些 |
| 適用於 | Skills | Subagents(v2.0.30+) |
| 使用時機 | 明確知道需要哪些工具 | 明確知道要禁止哪些工具 |
| 預設行為 | 未列出的都禁止 | 未列出的都允許 |
安全性最佳實踐
唯讀分析 Subagent:
---
name: read-only-explorer
description: 唯讀程式碼探索,絕對不修改任何內容
model: sonnet
disallowedTools:
- Write
- Edit
- Bash
- NotebookEdit
- TodoWrite # 也不能建立待辦事項
---
# 唯讀探索專家
你的職責是探索和分析程式碼,提供洞察和建議。
## 允許的操作
- Read:讀取檔案
- Grep:搜尋內容
- Glob:找出檔案
- WebFetch:查閱文件
## 禁止的操作
- 任何檔案修改
- 執行命令
- 建立新檔案
- 編輯筆記本
## 工作方式
1. 使用 Read/Grep/Glob 收集資訊
2. 分析和理解程式碼
3. 提供詳細的文字報告
4. 建議具體的改進方向(但不實作)
限制外部存取 Subagent:
---
name: offline-analyzer
description: 離線分析,不存取外部資源
model: sonnet
disallowedTools:
- WebFetch
- WebSearch
- Bash # 防止使用 curl/wget
---
# 離線分析專家
你只能使用本地資源進行分析,不能存取網路。
這確保敏感專案的資訊不會外洩。
組合配置範例
結合多種限制的完整 subagent 定義:
---
name: secure-code-auditor
description: 安全程式碼審計,唯讀且離線
model: sonnet
disallowedTools:
# 禁止修改
- Write
- Edit
- NotebookEdit
# 禁止執行
- Bash
- KillShell
# 禁止網路存取
- WebFetch
- WebSearch
# 禁止互動(自動化審計)
- AskUserQuestion
# 禁止任務管理
- TodoWrite
- Task
---
# 安全程式碼審計專家
你是自動化的程式碼安全審計工具,執行無人值守的安全掃描。
## 工作流程
### 1. 資訊收集
- 使用 Read 讀取所有原始碼檔案
- 使用 Grep 搜尋安全相關模式
- 使用 Glob 找出特定檔案類型
### 2. 安全檢查
#### 常見漏洞掃描
- SQL 注入風險
- XSS 攻擊向量
- CSRF 防護檢查
- 路徑遍歷漏洞
- 不安全的反序列化
#### 敏感資料檢查
- 硬編碼的密碼、API 金鑰
- 未加密的敏感資料
- 不安全的加密演算法使用
#### 依賴安全性
- 檢查已知漏洞的依賴版本
- 過時的套件
### 3. 報告生成
生成結構化的 Markdown 報告:
\```markdown
# 安全審計報告
## 執行時間
[時間戳記]
## 掃描範圍
- 檔案數:[數量]
- 程式碼行數:[數量]
## 發現的問題
### 🔴 Critical(需立即修復)
1. **SQL 注入風險**
- 檔案:`src/db/users.ts:45`
- 程式碼:`db.query("SELECT * FROM users WHERE id = " + userId)`
- 風險:使用者輸入直接拼接到 SQL 查詢
- 建議:使用參數化查詢
### 🟡 Major(建議修復)
[...]
### 🟢 Minor(可選改進)
[...]
## 統計摘要
- Critical:[數量]
- Major:[數量]
- Minor:[數量]
## 建議優先順序
1. [最優先項目]
2. [次優先項目]
\```
完整工作流程整合
Plan Mode → Execution 完整流程
sequenceDiagram
participant U as 使用者
participant M as 主 Agent
participant PS as Plan Subagent
participant Q as Interactive Questions
participant E as Execution Agent
U->>M: 提出需求
M->>M: 啟動 Plan Mode
M->>PS: 啟動 Plan Subagent
PS->>PS: 使用 Read/Grep/Glob 分析
PS->>M: 回報分析結果
M->>Q: 發起澄清問題
Q->>U: 顯示選項
U->>Q: 選擇答案
Q->>M: 回傳答案
M->>M: 整合資訊並生成計畫
M->>U: ExitPlanMode 呈現計畫
U->>M: 確認計畫
M->>M: 離開 Plan Mode
M->>E: 啟動執行
E->>E: 實作功能
E->>M: 完成
M->>U: 報告結果
實戰案例:實作完整的認證系統
完整對話流程
使用者:
我需要為我的專案加入使用者認證功能
Step 1:Plan Mode 分析
Claude 進入 Plan Mode 並啟動 Plan Subagent:
[Plan Subagent 正在分析專案...]
發現:
- 專案類型:Express.js + TypeScript
- 已安裝套件:express, typescript, prisma
- 資料庫:PostgreSQL(從 DATABASE_URL 環境變數推斷)
- 現有路由:無認證相關路由
- 專案結構:標準的 MVC 模式
Step 2:Interactive Questions
{
questions: [
{
question: "需要支援哪些認證方式?",
header: "認證方式",
multiSelect: true,
options: [
{ label: "Email/密碼", description: "標準的 email + 密碼登入" },
{ label: "OAuth", description: "Google、GitHub 等第三方登入" },
{ label: "魔術連結", description: "無密碼的 email 登入連結" }
]
},
{
question: "Session 管理偏好?",
header: "Session",
multiSelect: false,
options: [
{ label: "JWT", description: "無狀態 token,適合 API" },
{ label: "Server Session", description: "傳統 session,需要 Redis" },
{ label: "混合模式", description: "JWT + Refresh token" }
]
}
]
}
使用者回答:
- 認證方式:Email/密碼、OAuth
- Session:混合模式
Step 3:生成計畫
# 認證系統實作計畫
## 總覽
實作包含本地認證和 OAuth 的混合認證系統,使用 JWT access token 和 refresh token 機制。
## 技術架構
- Passport.js:認證策略
- JWT:Access token (15 分鐘) + Refresh token (7 天)
- bcrypt:密碼雜湊
- Redis:Refresh token 儲存
- Prisma:使用者資料管理
## 實作階段
### 階段 1:資料模型(30 分鐘)
1. 建立 User model
2. 建立 RefreshToken model
3. 執行 migration
### 階段 2:本地認證(2 小時)
1. 註冊端點
2. 登入端點
3. Token 生成邏輯
4. Refresh token 端點
### 階段 3:OAuth 整合(2 小時)
1. Google OAuth
2. GitHub OAuth
3. 帳號綁定邏輯
### 階段 4:中介軟體(1 小時)
1. JWT 驗證中介軟體
2. 權限檢查中介軟體
### 階段 5:測試(1 小時)
1. 單元測試
2. 整合測試
[詳細實作步驟...]
使用者確認計畫後開始執行。
系列導航
← 上一篇:Skills 與 Sandbox - 擴展性與安全性雙提升
下一篇:Hooks 系統與遷移指南 - 工作流程自動化與平滑升級 →
查看完整系列:Claude Code 2.0 核心功能深度解析